
河北迁安经济开发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(钢铁及氢能产业园区、现代物流产业园区、化工园区及新材料产业园区和装备制造产业园区)公示
一、规划范围
本次规划范围为11.62平方公里,其中,钢铁及氢能产业园规划面积5.02平方公里,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规划面积0.60平方公里,现代物流产业园规划面积4.19平方公里,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面积1.83平方公里。
二、规划空间结构
基于开发区现状产业特点,结合发展目标要求,构建“四园多组团”的功能空间结构。
四园分别指开发区内按照规划主导产业划分的四大产业功能板块,分别为钢铁及氢能产业园、现代物流产业园、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和装备制造产业园。
钢铁及氢能产业园:依托鑫丰实业和金隅首钢的2个节能环保产业组团,吉安街和瑞安街区域的高端装备制造组团,野鸡坨的新材料产业组团;
现代物流产业园:京哈高速公路以北及公路港形成2个现代物流产业组团;
现代化工及新材料产业园:依托润安建材打造的新材料产业组团;
装备制造产业园:依托海钺耐磨材料、成达精密铸造和京东管业形成的3个装备制造产业组团。
三、土地利用结构
结合开发区对商业服务的需求,提升既有商业的集聚度与服务品质,合理控制商业服务业用地新增规模。规划商业服务业用地面积9.61公顷,占比0.83%。
保障产业发展空间,加快推进开发区低效存量工业、物流仓储用地转型升级。规划工业用地面积670.47公顷,占比57.67%,规划物流仓储用地面积324.55公顷,占比27.91%。产业用地占比达到85.58%,符合《河北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(2024年)》中威廉希尔官网省级开发区工业、仓储用地大于等于60%的要求。
以西沙河、和崇家峪河等河流水系为引领,构建开发区蓝绿网络,增加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,提升开发区环境品质。绿地与开敞空间用地面积6.71公顷,占比0.58%。
完善道路交通和市政设施配套,加强开发区支撑保障。完善开发区路网结构,合理配置动、静态交通设施,提高开发区交通综合承载力;补齐各类市政公用设施短板,提升新时代开发区基础设施供应水平及安全韧性开发区建设水平。规划交通运输用地面积116.29公顷,占比10.0%;规划公用设施用地面积10.0公顷,占比0.86%。
四、道路系统
衔接现状已建路网,依托国省县干路与城市道路与园区及组团相连,打造符合产业园区交通特征的“主次支”三级路网体系。钢铁及氢能产业园形成“四横三纵”的主干网系统。有效衔接市域交通廊道、增加同中心城区的联络通道。四横:钢城大街、瑞安街、吉安街、富安街。三纵:杨柏公路、龙山路、凤凰山路。现代物流产业园形成形成“两横三纵”的主干网系统。两横为高端一街、驿港街,三纵为卑杨路、杨柏公路、通达路。内部结构简单对外联系便捷。加密次支路网。减少断头路、瓶颈路、畸形路口,挖掘道路潜力。装备制造园依托彭李线串联三个产业组团,内外交通联系。
道路红线宽度主干路30-55米、次干路25-40米、支路12-20米,且城市道路绿化满足《唐山市城市绿化管理条例》的要求。
停车位配置《河北省城市停车设施配置及建设导则》的要求,充电设施建设按照《唐山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办法(暂行)》执行。
五、市政设施
1. 供水系统
逐步取消自备供水,建立开发区集中供水系统,开发区集中供水普及率达到100%。规划形成以滦河地表水和地下水为主水源格局,保障开发区供水安全。
2. 污水系统
优化现有污水排放分区,构建园区—大型企业相结合的污水处理厂格局,规划扩容迁安市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,装备制造产业园各新建1处污水处理设施。物流产业园及分散组团就近排入镇区污水处理站,保留现状企业污水处理站。
3. 雨水系统
根据用地布局结构,结合地形地势,西沙河、崇家峪河、管河等河道作为雨水主要受纳水体。采取“渗、滞、蓄、净、用、排”等措施。新建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2年一遇,重要路段雨水管道设计重现期为3~5年一遇,城市排水防涝系统能有效抵御20~30年一遇降雨,海绵城市建成地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不低于75%
4. 再生水系统
保留开发区再生水厂,大型工业企业内部均设有污水处理设施,大部分企业基本实现废水回收再利用,达到污水零排放,其余企业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,排入附近河流或坑塘。
5. 供电系统
加快电力设施建设,增强电网供电能力,扩建大唐国际热电厂,保留现状首钢热电厂,与现状再生能源发电厂。由公用站输变电站和企业站共同组成,保留现状企业站。220千伏公用变电站共3座,保留现状驿南府站、郝庄站,规划1处祺远站。110千伏公用变电站共4座,保留现状普惠、沙河驿、步步川变电站。
6. 燃气系统
近期以中石油永唐秦天然气、中俄东线天然气为主要气源,液化石油气为补充,远期以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作为重要气源支撑。保留现状永唐秦输气管道—卜官营、迁控鼎恒2处分输站。保留现状迁控鼎恒1处天然气门站。保留现状首钢天然气高中压调压站,规划新建迁控鼎恒调压站。
7. 供热系统
形成以工业余热为主,大型热电厂和燃气调峰锅炉房集中供暖为辅的供热方式,实现三热源联网供热。大力推行工业余热利用,尽可能利用有条件的工业余热作为采暖热源,以有效实现能源的梯级利用。
8. 通信系统
按照统一规划、统一建设、统一管理的方针,各产业园区就近结合中心城区和镇区布局,减少重复浪费,提高基础设施的使用效率和经营水平。充分利用存量基站站址资源,推进通信基站、路灯杆、电线杆、交通信号杆、视频监控杆等社会杆塔资源共用共享。推进下一代广播电视(NGB)和网络(NGB-W)建设,建成全双向、全高清、全宽带广电网络。
9. 环境卫生体系
以垃圾处理场为中心,建立由垃圾收集点—中小型垃圾转运站—垃圾处理场构成的垃圾收集清运与处理体系,形成焚烧和综合利用为主的垃圾处置系统。保留现状开发区餐厨垃圾处理厂,与现状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共同处理开发区生活垃圾。开发区规划垃圾转运站3座,分散地块由临近镇区垃圾转运点处理。公共厕所,结合公园绿地、防护绿地、街角街边空间,按照800-1000米的距离配置公共厕所。
六、综合防灾
1. 防洪治涝体系
防洪标准为西沙河城区段达到20年一遇标准。其余河流为季节性河流,雨季为排洪河道,需注意沿岸生产安全;春、秋、冬三季基本干枯,或呈潜流状态。开发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20年一遇暴雨,24小时面雨量不成灾。
2. 抗震避难体系
新建、扩建、改建的建设工程,一般建设工程按照不低于基本抗震设防烈度Ⅷ度进行抗震设防;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,按照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确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。开发区按要求开展区域性地震安全性评价。
3. 完善避难疏散系统
完善应急避难场所。结合绿地等灵活布置紧急避难场所,统筹安排应急避难所交通、供水、供电、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。
4. 健全消防救援体系
根据每个消防站接警后5分钟到达火灾现场的要求,建立以特勤消防站为首、普通消防站为主、小型消防站为辅的灭火救援系统。保留野鸡坨消防站1处,规划3处一级消防站,1处二级消防站。
七、管控指标
结合发展需求,精准用地刚性管控与兼容性等弹性管控相结合。
开发强度分为上限管控和下限管控两种情形。
上限管控主要针对商业服务业用地与公用设施用地。中开发强度(容积率≤1.5)。中低开发强度(容积率≤1.0)公用设施用地。
下限管控主要针对工业用地和物流仓储用地。为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,进一步促进产业用地集约高效,产业用地开发强度为通则式管控,不同类别产业的开发强度应按《河北省建设用地使用标准(2024 年版)》和《物流中心分类与基本要求》确定。容积率控制指标在满足不突破单元及街区建筑总面积的情况下,可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。
建筑高度按照低中高三个高度分区进行管控。
低基准高度为H≤24米区域,主要为公用设施用地、商业服务业和仓储物流等用地。
中基准高度为H≤40米区域,主要为规划工业用地。
高基准高度为H≤50米区域,主要为沿吉安街两侧的研发办公、生产性服务业建筑。
建筑基准高度按通则式管控,建筑高度控制指标可结合城市设计及实际情况进行优化调整。建筑高度应符合通信和重要廊道管控要求。
工业、仓储等企业结合生产需要的构筑物、设备、器械等在符合安全、环保、消防、通信等相关要求的前提下,结合开发区和相关部门意见后,可突破高度分区管控。
八、建筑风貌
建筑风格。立面形式体现工业建筑特征,用简洁、硬朗的直线条进行装饰。通过工业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,形成展现工业特色和时尚魅力的现代工业风格。
建筑色彩。色调以白色、浅灰色和灰色为主,体现工业风格。局部区域搭配低彩度的彩色灰,建筑特色部分以深灰色和铁锈色点缀,呈现出洁净、简约的整体形象。
九、规划传导
落实总体规划城市控制线,将园区主要现状市政基础设施划入城市黄线。划定城市黄线规模为7.07公顷。严格落实黄线管理要求。
编辑人:经开区
审核人:郭建新
扫一扫分享到手机端
欢迎您使用本网站互动功能!本网站互动用户已实现与河北政务服务网统一登录,如上图所示,新用户请点击[注册]打开河北政务服务网完成注册。如果您已完成注册,请点击[登录],从河北政务服务网登录后可自动返回到本网站互动版块,然后您就可以写信提交了。(提示:如果【到省政务服务网统一注册】无法正常使用,您可以选择【本站注册】)